UNILINK留学社区

现在的硕士研究生真的是满大街都是吗?

陈U秀 发布于 5年前 分类:留学

某211、一流学科高校研一,每次回到老家村里,身边的人都说研究生和大学生遍地都是,真的有那么多吗。

1个回复

  • 陈U秀

    是的。高等教育的确是越来越普遍了,就算现在不够烂大街,将来也是一样。只要我们的国民还没有意识到学历高不代表就能找到好工作,就会继续考研......我不觉得中国学术风气特别好(有一些很好有一些不好...但是应该会慢慢变好的),也不觉得每个读研究生的人就特别想搞科研,但事实就是很多人一直读研?为什么?

    研究生越来越多本来是好事,但是为什么要说“烂大街”,这个词其实是有负面意思的——其实就是说现在学历贬值了.......研究生学历不像以前那样值钱、吃香了。

    为什么学历高了,自己的价值却好像变低了???

    为什么............这里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以下内容转载自:IT考研 消息参考自: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长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

    1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

    1-50

    2-35

    从图1、图2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考研人数连年增高,屡创新高,考研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增加。

    那么,为什么本科毕业生纷纷选择考研呢?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针对考研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考研进入名校、通过考研更换专业、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暂时逃避就业压力、寻找备考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等均成为接受调查者给出的答案。

    通过近些年的调查和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科就业压力大,考研可提升就业竞争力

    随着本科生越来越多,本科学历已经不足以满足部分用人单位的需求了,所以用人单位就提高了招聘的门槛,纷纷打上了"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标签。因此,很多考生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纷纷加入考研的队伍。

    2、名校情结

    很多考生在高考时由于各种原因进入了一些普通本科高校,但是心中却有着一颗名牌大学的心。而且在招聘时,很多企业往往会注明优先考虑985、211大学的学生,很多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甚至连简历关都过不了,这更加剧了这些学生追求名校的心理,想通过考研给自己一个去理想学府继续深造的机会。所以,不仅仅是应届毕业生考研的人数在增长,就连一些工作了两三年的本科毕业生都有很多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由此可见,学历和名校确实对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影响很大。

    3、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往届生考研人数增加

    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让更多在职人员也加入了考研大军。在职考生中,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升职加薪选择考研深造,也有一部分人因为不满意现在的工作,所以想通过考研换一个更好的平台。种种原因使得往届生考研人数大增,而且这里也不乏有二战三战的考生。


    该读研究生的人去读了自然是好事,但是不该读的人也想去读了就有点病态了......我可能没有说到点上。

    有些人,一直只知道读书读书,以为到了研究生也是读书就行,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拿了个学位就算了。这种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而且专业学非所用,学完才发现不能和社会需求衔接。各大高校一直以扩招为目的,但是往往忽略了自身条件和能力,能读的人是更多了,但是很多地方没有对接好。这样毕业的人能有多大得着?

    就是很多人读研究生的动机是找好工作,但是这个涉及个人发展的东西其实不是必然的,而且每一个专业都不一定读完研就能找到好工作。所以我觉得现在有硕士文凭也不一定能证明这个人有多突出,多优秀了,无论是雇主还是市场,都渴望更多出色的人才。

    你知道,研究生也是有很多种的,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出来的人也是很不一样的,人与人的差异可大了。读C9,985/211的研究生也二本的研究生有区别吧....每一个学校的实力差距和资源投放其实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考不上就读不了,这个教育质量上的问题,还是能让你区别开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优秀的人永远是稀缺的.........

    教育,自始至终就是一个稳定但不算高效的上升渠道。总的来说,读了硕士博士=改变命运,这句话在目前学历整体提高的前提下,不能是真理。提升自己竞争力有太多种方法,高等教育只能是其中一个途径。但是最惨的是,每年大家都盯着这些985/211的学校,还是有很多人花了一整年复习都没考上心仪的大学.....失去了这种比较保险的提升自我方法。另外,有一些人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不想就业就跑去读研了,因为习惯了大学的环境就选择保研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其实最重要还是看清楚就业要求,我们学这么多...不就是为了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吗。(可能有些人就想啃老、混日子我就不评论了)

    怎么才能让我们自己的处境好一点,真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但是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只要你有能力就一定要努力做的——如果读一个好的大学,国内的环境对你来说太困难,或者转去读一个你喜欢的专业,那我觉得大可以留学。现在很多中产或以上的人,都喜欢送孩子出国——全都是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和竞争太残酷了,而且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均衡。有时候你未必需要经历这些,也能获得更高的教育水平。

    当然,金钱是你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我相信如今中国经济这么发达,还是有很多人能负担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