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认证大地震:你的留学文凭还安全吗?
📊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以来已有13所海外院校被列入加强审查名单,认证周期延长至60个工作日以上。
“无需语言成绩“、”寒暑假集中授课“、”论文全程辅导“…这些曾让无数职场人士和高校教师心动的招生宣传语,如今正成为学历认证路上的”红色警报”。
2025年6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一纸公告宣布暂停泰国彭世洛大学的学历学位认证申请,这已是今年以来第八所被亮红灯的东南亚院校。与此同时,法国IPAG商学院、菲律宾亚当森大学等多家教育机构也面临二次复查。

一场针对海外”速成学历”的风暴正席卷而来。
01 认证危机,多所院校接连”触礁”
教育部的审查风暴并非突如其来。2025年5月底,泰国彭世洛大学因”提供相互冲突、不真实、不准确信息“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暂停学历认证服务。这一决定意味着该校毕业生将暂时无法获得中国官方认可的学历证明。
问题院校的”通病”逐渐浮出水面:
- 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在解除审查后,违规恢复已被撤销的学位,导致二次审查。
- 菲律宾亚当森大学被查出部分博士学习时间短于中菲互认协议规定的最短修业年限。更令人震惊的是,校方竟修改了相关申请人的学位证书和成绩单,更改学位授予时间。
- 菲律宾永恒大学拉古纳分校则被曝在加强审查期间虚报博士招生规模,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部分院校为扩大招生,不惜降低学术标准,甚至参与系统性造假。
02 审查升级,从被动受理到主动筛查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审查机制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认证工作已从被动受理转向主动筛查。
2024年11月以来,教育部已对13所院校加强认证审查,认证周期从常规的20个工作日延长至60个工作日以上。审查范围覆盖泰国、菲律宾、法国等多国高校。
审查机制升级的核心内容:
- 前置学历核查:严格审查申请人的入学资格
- 语言能力证明:要求提供标准化语言成绩
- 学制要求比对:对照中外学历互认协议
- 知识储备评估:课程设置与学习成果审查
- 授课模式审查:严控远程授课比例
- 毕业要求核实:论文与答辩真实性核查
“认证机制正成为’注水学历’的照妖镜。”中青评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注水学历”之所以能成为”敲门砖”,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模糊性。
03 就业寒流,”速成学历”遭遇市场冷遇
东南亚硕博项目曾因”学制短、门槛低、费用亲民“等标签吸引大量中国学生。数据显示,2022年约10万中国留学生涌入东南亚,其中马来西亚、泰国占比超六成。

然而学历含金量争议随之而来:
- 某地方学院花费1800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高校教育学博士,却将其分配至机械、经管等非对口院系
- 太原幼儿师范学校拟聘10名东南亚博士中,甚至出现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
这些案例加剧了用人单位对东南亚学历的谨慎态度。社交平台上,求职者因毕业院校遭高校招聘拒录的情况屡见不鲜。
用人政策转向:
- 部分高校将东南亚博士归为 “C类人才” ,取消安家费及配偶安置福利
- 某 “双一流”高校规定:2023年后在职取得东南亚非知名院校博士学位的教师,返校后不再享受科研启动经费与安家费政策
- 浙江、江苏等多省属高校明确限制引进东南亚非顶尖高校博士
“海外’速成学历’人群希望在就业市场上以此来进行比拼,但是这个作用在未来会越来越有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这部分人群绝大部分从专业水平来说确实无法达到社会需求的水准。”
04 避坑指南,如何选择安全留学路径
面对认证收紧趋势,留学生如何规避风险?专家提出三重防护策略:
1. 查官方认证资质登录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http://zwfw.cscse.edu.cn)或中留服官网查询院校备案信息。如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泰莱大学(QS亚洲排名#36)等均在认证名单内。
2. 核课程合规性
- 确认项目为全日制、线下授课
- 警惕 “无需出境””快速毕业” 等宣传
- 满足最低出境时长要求(马来西亚要求留学生每年累计出境时长达标)
3. 存关键证据链
- 录取通知书
- 完整成绩单
- 出入境记录
- 学位授予证明
留学机构UNILINK建议:选择院校时应关注其近年认证状况,优先考虑办学历史长、国际排名稳定的学府。同时应保持合理出境时间,避免因频繁回国引发认证风险。
05 质量突围,马来西亚成留学新热点
在一片收紧声中,马来西亚留学却呈现逆势增长态势:
- 中留服认证院校数量从2022年98所增至2024年119所
- 涵盖公立、私立及海外分校,数量稳居东南亚前列
马来西亚留学的独特优势:
- 签证简化:2025年推出签证新政,材料清单缩减40%,审核周期缩短至15个工作日
- 学历认可度高:认证院校毕业生可无障碍考公、落户
- 性价比突出:本科年均费用约8万-12万元,硕士10万-15万元
马来亚大学、博特拉大学等公立强校,以及泰莱大学、英迪国际大学等私立名校,均以高学术标准和规范管理成为”安全留学”的代表。
06 破局之道,回归教育本质
教育专家指出,解决”速成学历”乱象需双管齐下:
高校评价机制革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高校应建立学历获取过程审查机制,而非仅看院校背景。”这意味着招聘时应综合考察学术成果、科研能力等实质内容。
用人单位观念转变“用人单位需淡化学历崇拜,以学术能力为核心评价标准。”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强调。新加坡国立大学(QS前10)、南洋理工大学(QS前20)等学术声誉卓著的院校毕业生依旧抢手,说明市场真正排斥的是”水”而非地域。
2025年实施的《学位法》更明确要求,境外学历承认需严格遵循国家规定。这标志着中国对海外学历的认证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QS排名前200的马来亚大学校园里,中国留学生小林刚结束与导师的课题讨论。”系里现在查得很严,”她翻看着手机里教务处新发的通知,”去年有三个同学因出境时间不足被延期认证了。”
随着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规则趋严与社会评价理性回归,东南亚留学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纯”的转型。那些曾被”速成博士”光环吸引的高校教师,如今纷纷转向UNILINK等专业机构咨询学术提升新路径。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一纸文凭,而是真实的学术探索与知识积累。当认证机制不断完善,”注水学历”的市场空间正日益缩小。
你怎么看东南亚学历认证收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数据来源: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方公告(2024-2025)
新华每日电讯《东南亚”速成博士”调查》(2025)
中国青年报《学位造假!多所大学被警》(2025.06.05)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海外学历认证趋势报告》(2025)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国际学生管理处通知(2025.03)
首发于UNILINK官微 | 微信 AlexUnilink 电话 +61 2 8971 9963 | 提个问题?